1010107宜蘭員山福山植物園逍遙遊




日期:1010107日 星期六


成員:我與同事,共6人。


地點:宜蘭員山福山植物園


天氣:陰雨,溫度16


前言:


福山植物園位於台北縣烏來鄉與宜蘭縣員山鄉的交界處,是以自然生態教育性質為宗旨,共分為三區,植物園、哈盆自然生態保留區及水源保護區。堪稱台灣及亞洲最大的植物園,佔地面積達1096.5公頃,為台灣省林業試驗所福山分所管轄。其中哈盆自然生態保留區僅供學術研究,不對外開放,以維護自然資源,園區強調『植物園不是森林遊樂區』,所以嚴禁烤肉、露營,也不提供住宿及餐飲服務,所以前往遊玩的人以最輕便野餐郊遊的方式,來享受這一趟的知性之旅。植物園內最具有特色的是親近自然遊憩功能設計,園中長20公里的自導式木磚步道就可以代表,為避免遊客過度湧入造成自然環境的破壞,園方對於開放時間、人數和方式都有嚴格的規定,所以前往遊玩的遊客必須事先的申請及了解。


福山植物園為林業試驗所福山分所試驗林之一部分,園區有系統的蒐集、保存和栽培台灣中低海拔木本植物,以期成為植物的博物館,提供林業研究、教學實習、生態環境教育及保存林木種源之基地。園區展示區之配置,主要按恩格勒(Engler)氏分類的次序,設有裸子植物、離瓣花、合瓣花、杜鵑花、竹等區;又依植物特殊用途,設置特用植物區;另依生態特性設有水生、草本植物區,並保存天然林展示原生林相。


紀錄:


今年開春第一個活動,就由我同事於一個月前申請福山植物園入園參觀,共6位同事,很順利核准,但連日來陰雨綿綿,寒風刺骨,還好今早桃園地區雨勢稍歇,氣溫微升,仍依計畫出發。


08:30跟同事相約,從桃園出發北上二高走五高,至宜蘭交流道下往員山後轉走台9線到福山植物園,宜蘭地區天氣就職沒桃園好,仍是漂來綿綿細雨,到福山植物園管制站辦好手續後,於10:54至停車場整裝出發




10:57在解說站聽說明與介紹,解說員強調這裡是水源保護區嚴禁任何登山活動與丟棄果皮影響生態,遊客須將垃圾自行帶回:






11:06出發開始參觀,今日雨勢不大,吸引甚多遊客來此,大家拿著雨傘,別有番風味:





11:07至水生植物區,區內水生植物池可以說是福山植物園最為人所知悉的景點,其實水生植物池原本只是一片低窪的濕地,為展示生長於水中與濕地的植物,才引入了哈盆溪的溪水,溪水流過水生植物池後再流回哈盆溪,不但帶來比較高的溶氧量,也帶來了許多嬌客:







池中四季都會綻放黃色花朵的臺灣萍蓬草,原本生存於桃園一帶的池沼地區,但因棲地被開發破壞而數量日漸稀少,才引入福山進行區外保育。池中還生長著其他多種水生植物,各有不同風采:





走到涼亭取右行,於11:18至自然教室區:




本區以小教室的方式展示水生植物、林下植物、蕨類植物及等主題,讓您可近距離觀查察這群生態習性特殊的植物:





這座涼亭可有著名臺灣葉鼻蝠:





11:26經蕨類植物區,蕨類是森林中主要的附生與地被植物,而屬於闊葉林、雨量豐沛的福山試驗林是非常豐富的蕨類資源:





11:30經裸子植物區,最大的特色,就是雖然會開花,但胚珠卻沒有被子房包裹而裸露在外。裸子植物的數量較少,也是較原始的類群,但在地球演化的歷史中,也曾經是主宰陸地的重要植物:





11:32經樹木展示區,這裡有『森櫟奇境』與『樟中乾坤』展示樟櫟天地:





11:46經哈盆溪,水質清澈,為南勢溪上游支流,南勢溪往下匯入新店溪,屬於大台北地區的上游集水區:





11:48經杜鵑花區,福山植物園的杜鵑花區栽種了十種臺灣原生杜鵑花科植物,以及早期由園藝業者自日本引進的不同花色平戶杜鵑與久留米杜鵑等園藝品種:





續行,難得福山植物園亦有一片楓紅:





12:02至叉路,左回自然教室區與出口,右往森林探索區,取右行:





12:03經森林探索區,有段小爬坡,還好很輕鬆:





12:15至叉路涼亭,右往生活植物區,左回出口,先於此休息吃點心:





12:33出發續往生活植物區,但走到一半即遇折返遊客說前面路況泥濘不堪難行,所以我们亦折返:





12:41折回至涼亭,取回出口,走在木製橋上,可腑瞰哈盆溪潺潺流水:





12:46走至民俗植物區,眼前一大片草原上,看到一隻山羌正在覓食,真的很難得:





12:50回至水生植物池,此時雨勢變大,紛紛雨絲讓我的相機濕了又擦,擦了又濕,勉強照幾張池面風光景色分享:





13:00回至水生植物池涼亭,剛好行成O型一圈回來:





13:05回至解說站,完成今日福山植物園參觀,相當輕鬆逍遙,適合闔家扶老攜幼來此踏青,運氣好的話,可覓難得一見野生動物:




以上,謝謝欣賞!(老卓記述於101.01.08 PM18:5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卓人生精采紀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