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0409福建泉州晉江安海龍山寺 石井書院 安平橋之旅
日期:106年04月09日 星期日
成員:我與同事,共2位。
地點: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安海;龍山寺、石井書院、安平橋
天氣:晴時多雲
前言:
安海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西南部,與金門島隔海相望。安海古名“灣海”,這是由於安海的海港彎曲之故。宋開寶間,唐安金藏之後安連濟居此,易灣為安,稱安海。以後,關於安海名稱的由來,都沿襲此說. 明朝稱“安平鎮”,清朝複稱安海。
位於鎮區東北的龍山寺,始建于東漢,是福建最早的佛寺之一,現為全國重點佛寺,內有木雕千手千眼菩薩一尊,雕有1008支手臂,栩栩如生,該寺在臺灣及東南亞衍有400多座子寺,其中最著名的是臺灣鹿港龍山寺。
鎮西南有安平橋,俗稱五裡橋,是世界最長的古橋,建于宋紹興八年(1138年)該橋構基採用枕木臥基,橋墩則以花崗岩石幹砌而成,並採用船形墩,半船形墩、方形墩三種形式,分別築於不同水深的海域,橋面上平鋪8-11米,重達5噸的大石板,系由對岸的金門島開採而來,利用浮運架橋法構築而成,其建築水準堪稱世界梁橋之最。1961年,安平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鎮區繁華地帶還有一個建于宋代的古老書院——石井書院,當年朱熹及子朱在曾在此聚眾講學,首開泉州府理學之先,故有“閩學開宗”之譽。明末鄭成功亦在此讀書,並在這裡與清兵舉行多次談判。
鄭成功8歲時從日本回國後便定居在安海,住在安平橋西畔的鄭府達20年之久。後鄭府被清兵焚毀,但至今仍保留著鄭成功少年讀書處——星塔,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思念故土安平,將赤嵌城(熱蘭遮城)改為安平,至今台南安平古堡猶存。
紀錄:
安海鎮內著名景點:龍山寺、石井書院及安平橋,今日與同事相約去一趟泉州,尋古鎮安海,於09:45從涵江搭動車前往。
於10:21至泉州高鐵站,我們搭公車轉中巴客運車直往安海,路程遙遠,沿途路況不好,塵土飛揚,很多還是很鄉下地方:
於12:19至終點安海汽車站,眼前只是一般小鎮,看不出是千年古鎮風貌。導航龍山寺,約1.6公里,走路需十幾分鐘,我們走路過去。大熱天炎炎熾熱陽光下,幾乎沒樹蔭遮蔽街道,走起來冒起汗來:
於12:35至龍山寺,本想會是香火鼎盛,四周都有賣小吃地方,然來此只看到安海菜粿介紹,是閩南一帶盛行的佐餐小食,也稱蘿蔔糕,想品味其口味,是否與先母所做菜頭糕有否一樣,可惜都沒店家,想吃都沒機會:
仔細端詳安海龍山寺殿精湛木雕建築後,於13:05離開,導航石井書院,約1.8公里,走路亦需十幾分鐘,當然走路過去:
於13:28至石井書院,大門深鎖,開放時間牌示中午休息至14:30開放,因此我們先至附近找小吃店用餐:
然這裡小吃店竟然很少,街道盡是五金、婦女產品、玩具、服裝、制鞋為主,這也是安海主要的支撐產業:
總算找到一家剛開業小吃店,點鹹飯、排骨飯、赤肉羹及豬蹄等當地口味,上菜後與所期盼差很多,排骨飯沒大塊排骨,鹹飯沒家母做的有料好吃,算起帳來,也不便宜,有點失望:
餐畢,再走回石井書院,還有10才到開放時間,大老遠來這裡,只好等候。等到14:30開放時間,遲遲不開門,等到15:16才開大門,方能進入書院參觀:
石井書院是建于宋代的古老書院,當年朱熹及子朱在曾在此聚眾講學,首開泉州府理學之先,故有“閩學開宗”之譽。明末鄭成功亦在此讀書,並在這裡與清兵舉行多次談判。
鄭成功8歲時從日本回國後便定居在安海,住在安平橋西畔的鄭府達20年之久。後鄭府被清兵焚毀,但至今仍保留著鄭成功少年讀書處——星塔,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思念故土安平,將赤嵌城(熱蘭遮城)改為安平,至今台南安平古堡猶存。
石井書院展示許多鄭成功與台灣故事,再再顯示安海與台灣之深厚關係:
最後,在朱熹家訓走廊,一則一則看朱熹家訓,體會良深,世人若能深深體會力行,社會早已安樂太平:
一則一則看朱熹家訓後,於15:45離開石井書院,經過三里街,最引人注意商店是台灣口口冰及台鐵木盒,還以為在台灣耶:
於15:55至瑞光白塔,西接安平古橋,東連三裡長街,鶴立于一片古民居當中,是古鎮安海的標誌,海外僑胞心目中故鄉的象徵。
白塔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系安平橋建成之年,鄉人以造橋餘資建造。按其顏色白而推測,可能一則為了尊仰金剛界五智如來而建,二則為了借金剛界五智如來的高超法術來鎮壓五裡長橋下的水魔鬼怪而建,即鎮橋塔。明、清間多次重修,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重修後曾易名“文明塔”:
白塔對面即是天下第一橋,即安平橋,位於泉州城南,橫跨安海港的海灣上,適當晉江、南安交界處:
安平橋是中國現存古代最長的石橋,是古代漢族橋樑建築的傑作。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安海鎮和泉州市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華里,俗稱五里橋。
安平橋屬於中國古代連梁式石板平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八年(1138),歷時十四年告成。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該橋是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也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顯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橋樑建造的輝煌成就。
“安平橋”就跨越在鄭芝龍(鄭成功父親)家鄉南安縣和晉江縣之間的海灣上,橋的另一頭是安海鎮。安海古時稱為“安平道”,“安平橋”之名就由此而來。宋代改稱為石井鎮,明代又改稱為安海鎮,後來鄭芝龍開府安海後,又改回古名稱為安平。
後來鄭芝龍的兒子,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鄭成功,七歲從日本回中國後就住在安平,鄭成功的日籍生母田川松子也在安平遇難。鄭成功渡海遠征臺灣逐走荷蘭人後,為紀念他的家鄉和母親,就把荷蘭人的統治中心,熱蘭遮城的所在地大員,改名為安平,就是現今臺灣的台南市安平區:
於16:45走完安平橋,五里長約需45分鐘,明天還要上班,這裡又沒公交車,相當不便,只好依導航走有公交站,需半小時才走到:
搭上往泉州中巴客運,到泉州已晚上七點多了,回涵江動車只剩最後一班九點半車,只好先在泉州市飽食晚餐,才搭公車前往高鐵站:
今天此行,光搭車時間就花一大半,再加走路到各景點,可說累了大家,同事說比登山還累,或許此行要同樣再來一次,可能難上加難。
不夠累歸類,也認識了安海安平與台灣淵源深厚,台灣很多先祖從泉州出發,應都有走過我們今日景點,今天就體會先祖足跡,從此出海到台灣,安海是許多先祖故鄉,今天的累,應很值得。
以上,謝謝欣賞!(老卓記述於106. 04.25 PM21:32)
留言列表